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教师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这反映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A.兴趣性

B.时代性

C.生活性

D.发展性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教师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这反映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具体的角色游戏的组织指导活动中,教师在以下情况下需要介入游戏

A.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或准备放弃时

B.当游戏材料出现安全隐患时

C.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过激行为或纠纷无法解决时

D.当幼儿无所事事,或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符合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爱“空巢老人”)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次申论考试分题本和答题纸两部分,

(关爱“空巢老人”)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次申论考试分题本和答题纸两部分,题本提供资料和问题,答题纸供你作答时使用。

2.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务必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指定位置,答题纸上不准做与答题无关的标记符号。注意:所有作答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否则无效。

3.用黑色墨水笔(签字笔)作答。要求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本次申论试题共3个问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二、给定资料

1.节日过后,随着子女们陆续离开父母身边,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问题浮现在人们视野之中:空巢老人。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吾开后 家庭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据201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 巢家庭也达到了38. 3%,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中,这个比率已经超过了2/3,数字十分惊。

N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Y说:“‘空巢老人’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老龄化问题。与西方相比,我们的老龄化速度太快,而现在的情况还没有让我们有足够的体会,等到2020年以后,整个中国社会就会感受到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压力。也就是说,等到解放后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们步入老年时,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无遗。”“我们对空巢老人的体会,要比西方明显得多,这跟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但是目前社会的变化非常迅速,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应对,空巢现象就已经发生了。”Y教授表示。

近年来,农村空巢现象要比城市空巢问题更为突出。Y教授介绍道,现在中国存在二亿农民工,直接造成农村“生孩子越多,老龄化现象越严重”的情况。“现在中国农村是‘四化’并存指的是年轻化、老龄化、女性化和残疾化。特别是其中的空巢留守老人,目前全国农村大溉有四千多万,占到全体农村老人的37%,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空巢老人的现象如此严重,是否是一个必然的现象?Y教授认为,这种趋势不可逆转 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寿命延长,而同时人口的流动性和竞争压力也在增强,年轻人自发地选择离开家庭来应对竞争,从前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提倡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给年轻人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对众多独生子女家庭而言也相当不现实,很多年轻人对于空巢老人的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当农村的年轻人到城市打工,留在身后的是被称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的老少妇孺。

2011年4月初记者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浙江等地农村采访发现,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前不久,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星村杨永波的老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在阜阳市动了一次手术。老杨在医院陪了20天,心里一直没着没落的,一会儿担心老伴、一会儿担心家里。“现在农村就这样,年轻人都出去了,家里就剩老人,一旦有个人生病了,有人陪护,就没有人看门。”

71岁的杨永波有两女一子,成家后便远赴杭州打工。十几年里,子女们过年回家团圆、年关扛包出门,长的呆上一周、短的呆个三天。老杨心疼却很能理解:“都是为了生活,不容易。”守着家、守着田、守着孙子,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田里、集市上溜达,中午跟人聊聊天、打打牌,晚上看会电视,8点半睡觉,生活很“规律”。

老杨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颍州区三星村、胡庙等地采访时,记者很少碰到年轻人,像老杨这样的“空巢老人”却很多。“但凡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出去了。”胡庙居委会的刘书记坦言:“我们村27个村民组,5380多人,外出务工者占了一半多。留下的都是老人,他们现在不得不自己操持农活,料理家务。下田于活的,几乎也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而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达到了260万人。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接触的所有采访对象,虽然大多年事已高,但都忙碌在田地中、集市里。“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为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大余村村民刘××说。

汜者从安徽省老龄办了解到,相关部门曾作过预测,到2020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177.5万,全省“空巢老人”预计将达到942万人。“届时,农村空巢老人将占到不小的比例。”安徽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侯世标说,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

3.李老伯今年69岁,虽然已是儿孙满堂,但是满屋儿女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大儿子不会种田,也吃不得苦,所以总在城里“打游击”,每年挣的那点钱只够养活他们一家四口,两个孩子上大学还是助学贷款;小儿子倒是种了几亩地,一年的收入也高不到哪儿去,何况小儿媳还有慢性病,需要经常吃药治疗;几个姑娘也指望不上,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没有赡养娘家父母的义务。她们能带点礼物回家看看,帮忙做点家务和农活就算很孝心。儿女们的小日子不太宽裕.自然就无法给李老伯提供晚年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李老伯一生是个好强的人,老伴过世后,他不愿意成为儿女们的累赘,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后,他选了半间破厢房作为自己独居的住所。决定以后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整天拉着一辆板车走街串巷收购破烂废品维持生计。

由于多数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救济的对象,如果儿女不尽赡养义务,造成很多有家、有儿女的老人没人管,生活状况反而不如无儿无女的老人。仅2010年-某乡镇法庭就收到59名农民控告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诉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愿意与不孝子女对簿公堂。毕竟他们心疼孩子也怕丢面子。有些官司打赢了,可老人与子女的亲情却随着判决书的到来而荡然无存。

4.一个老旧的小院,七八位老人在晒太阳,还有些老人在房里聊天,陪伴他们的是属于自己的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和一个小衣柜。这是很多乡村敬老院里的典型场景。老人们依靠子女每月交的“托老费”在这里养老,排遣寂寞的方式不多,只能看电视、聊天、打牌。虽然没有亲情,但让老人们知足的是,吃穿不愁,生病时还能有人照顾。

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是我国农村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这两种养老模式都受到了挑战。

养儿防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庭养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子女是否具备供养能力等。若是子女无心赡养或无力赡养,都有可能造成老年人晚景凄凉。近年来,农村家庭规模也在逐渐缩小,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这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难题之外,还要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等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五保供养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集中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但目前分散供养对象的供养经费主要由县、乡、村承担,保障标准低、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兜底难等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只有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人,才能享受五保供养,这使得那些子女不愿尽赡养义务、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的处境愈发困窘。

乡镇敬老院正日益成为部分农村老人向往的最后归宿。但是,据民政部统计,全国有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相当于中国每1000名老人才有15个养老床位。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设施较差等原因,会让部分农村老人人住敬老院的向往也成为“奢望”。

5.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老年人作为疾病的高发群体,特别是罹患大病、重病、急病时,不在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内的高额医药费支出成为了他们的沉重负担。

家住哈尔滨市的空巢老人刘超文今年81岁,在做了直肠癌改道手术之后,常年需要人贴身照顾。他的身上总是挂着一个塑料袋,方便随时接收身体的排泄物。老人的病一直依赖药物维持,而他83岁的妻子王玉环也由于患有高血压需要经常服用降压药物。两个儿子都已下岗,和老人分开生活已整整20年。

“一个月的药费就需要600多元,这些不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药费支出成了家里的沉重负担。”王玉环告诉记者,每个月一拿到退休金就先买药,再买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剩下的钱才是这个月的生活费。

哈尔滨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居民医疗保险科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参保居民在定点医院住院所发生的符合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可按比例给予支付。除此之外,进行恶性肿瘤放化疗、重度尿毒症的血液(腹膜)透析治疗等需要门诊治疗的,可在定点医院门诊治疗,所发生的符合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按比例给予支付。而记者了解到,不少老人非住院期间的药费支出并不在此报销范围内。

据哈尔滨市香坊区六顺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办事处现有居民21660户,其中空巢老人家庭799户。在空巢老人家庭中,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低收人家庭共有96户。还有一些空巢老人家庭尽管不在这一范围内,但由于退休金等收入有限,加上医药费、生活费过高,实际生活也很艰难。这样的空巢老人家庭占到全部空巢老人家庭的50%。

6. 2010年,我国进行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工作,《老年法》此次修正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并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了进去。此消息一传出,随即在网络、在民间引发了一场亲情回归的讨论。

对此,Y媒体邀请X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对此进行了讨论,下面是节选的访谈记录:

主持人:“近日,新老年法草案向社会公布,新修订的老年法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重点突出了‘社会照料’等内容,新修订的老年法如何来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G教授您好!”

G教授:“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好!”

主持人:“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这次新老年法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引起了许多人的热议,我们来了解一下。”

(短片1)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法院予以立案审理。这条规定列入法律之后,可以说引起了民众广泛热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有65.4%的人表示“赞成”,20. 6%的人表示“没必要”,14. 0%的人表示“无所谓”。

市民:“我认为列人法律挺好的,对于空巢老人来讲,心灵上是一个抚慰安慰。对于不孝敬父母的子女来讲,则起到一个督促作用。”

市民:“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然而在当今社会,物质基础的丰厚与孝道文化的缺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们在追求自身物质享受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了对父母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年轻一代在激烈竞争之下,一些人自私、突出自我,只求向父母索取,不言感恩;只求继承父母的财产,不愿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对于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孝道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网友“陌上尘”:“我们都不得不为了生计蜗居在外。我们拿什么常回家看看?”

网友“西雅水滴”:“后悔嫁的远了!我家没车,从车站转车回一次娘家就得5个小时,再带着4岁的孩子,孩子也受不了呀!一边是孩子,一边是爸妈,我心疼呀!”

主持人:“敬老爱老,常回家看看,其实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传统。现在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对此您怎么看?”

G教授:“用立法的形式本身规定让子女经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否妥当,我觉得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通过这么一项拟修订的草案,能够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空巢老人的家庭问题,这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重视,那么相应的社会配套措施和具体的政策就会出现。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我还想说明,由于法律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涉及亲情领域中的问题的时候。因此,我们在通过修订新法案的时候还要关注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呼声和声音,既要照顾我们的传统,同时也要关注这个法案一旦通过以后它所能够产生的实际效果。”

主持人:“不经常回家看老人,要得到法律的制裁,要追究你的责任,那怎么界定这个时间界限?”

G教授:“这个问题是目前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士,他们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法律,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明确规定子女一年必须回家看几次,这样才有实践性。没有这个,就没有办法具体操作。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又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个人认为,每年规定一到两次比较合适,比如中秋、春节,这是个比较符合实情的状况。还有一个问题也十分重要,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两方面的家庭需要照顾,所以在时间界定上,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主持人:“这次新老年法草案中提到了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您认为目前咱们居家养老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完善?”

G教授:“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层面,强调社会照料要进家门,养老机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上门为老年人服务。”

主持人:“我们在短片中也看到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除了在精神上需要慰藉之外,生活上更是需要有人来照顾,儿女不在身边,社区关爱显得尤为重要,您认为社区养老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G教授:“居家养老要靠社区养老来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社区要有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场所”

主持人:“现在志愿者基本上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但是,在目前志愿者又比较{缺、服务方面也不够专业的情况下,如何将社区养老更好地开展,您有何建议?”

G教授:“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自治组织、养老机构要在社区里搞一些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护理、文化活动设施,短期托养、日间照料等要在社区里开展起来。”

主持人:“老年法草案中提出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目前我国养老机构都有哪几种?”

G教授:“养老机构目前有三类:一类是国家办的,就是福利院、敬老院,解决一些贫匿老年人的问题,国家履行救助的职能。还有一些民间办的非营利的养老机构,最后一类是经营性的养老机构,主要针对一些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老人,子女花钱将赡养的义务转移到机构里,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主持人:“许多老人不愿去敬老院养老,他们认为有儿女,生活不习惯,不愿离开自己居住了半辈子的地方,总之不太愿意去敬老院,对于老人的这些想法您怎么看?”

G教授:“这是老人本身的观念问题。他们排斥进养老院,主要就是面子问题,其实也不是大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首先要不断完善养老院的服务功能。我们缺乏足够数量的养老院.而且,社会在宣传养老院的时候,也没有完整的体系来宣传养老院。这让大家认为,进入养老院的都是孤独的、没有亲人的老人。解决的方法是,首先我们要把现有的养老院办好,同时不断完善它们的功能。要给孩子增加老龄化社会的教育课。要他们了解社会是如何关爱老人的。”

7.和去年一样,民生再次成为2011年“两会”的热词。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当中.可以看到不少是和养老有关的,有的提出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有的建议统一养老金标准,有的呼吁建立专门机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代表委员们如此关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因为已经来到眼前的严峻现实,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甚至用“来势凶猛”来形容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

当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就要面临着和其他发达国家同样的老龄化问题,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人口结构未富先老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根据预计,到2030年前后,也就是20年后,中国就将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20年,听起来似乎还有点遥远,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地区、城乡之间存在鸿沟,中国的老年保障体系同样面临复杂局面。如何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保障制度;如何在制度设计层面上更加体现社会公平;在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吸引社会投资发展养老事业等,这一系列的制度建设都还在完善当中或者是刚刚开始建立,要填补诸多“空白”,时间其实很紧迫。

和数字、理论相比,个人的切身感受和忧虑也许更为直观,最近几年的调查显示,社保、养老一直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三、申论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概括“空巢老人”大量出现的原因。(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保育员要爱岗敬业,这要求保育员在幼儿园()。

A.直观形象进地行集体教育

B.只做好保育员的工作

C.既关爱幼儿又全心投入工作

D.把个人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进行“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之前,为了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发展水平均等,园长进组织人力对幼儿进行了智商测试,但测试结果不能泄露给带班教师、幼儿园家长及幼儿本人,以免产生()效应,使幼儿滋生骄傲情绪或产生自卑心理。

A.蝴蝶

B.皮格马利翁

C.鲇鱼

D.羊群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上课时,小班的李老师看见小红低头在玩黏黏纸,李老师大声地说“小红,你在干什么? 快看到老师这里来。”请分析小红的行为,并对教师作出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给定资料1.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中国从1999年开始迈人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

给定资料

1.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中国从1999年开始迈人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比例达到14。8%,人数突破两亿大关。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整体老龄化程度比城市还高出3%。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曾有课题组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18.3%,规模是城市的1.69倍。数据背后,潜藏着农村养老的隐忧。他们究竟该如何养老,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有学者引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数据表示,我国城镇老人的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4.7倍。从贫困率角度看,在全国约1010万城乡贫困老年人中,农村就占860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城镇的3倍以上。

2014年7月至9月和2014年年底至201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为主题的调查,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以家乡农村的老人们作为他们调查、采访的对象。大学生们用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将农村老人们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现,也让我们从中窥见农村老人生活的现实面貌,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切的期盼。

这次调研的试点村均为传统的农业村庄,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大。首先在居住方式上,农村老人主要的三种居住方式分别是:与配偶单独居住(49.2%)、独居(20.9%)及只在一名子女家居住(16.0%)。在全国调研的642位农村老人中,非“空巢”老人比例仅为10%。

这次研究将“空巢老人”定义为:因为无子女,在居住方式上为独自居住、与配偶一起居住、在养老机构居住或者固定在某一子女家中居住但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的老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共1.7亿人,约占农村人口的27%。大量年轻人的外出,导致了许多老人提前进入“空巢”阶段。“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老人。同时,全国调查情况显示,约30%的老人处于丧偶的状态,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有受访老人表示,子女大都只是不定期回家探望,且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平日里给父母的钱和粮食也不多;而大多数老人反映尽管自己的钱不够用,但出于体谅“儿女自己的钱也不够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儿女要钱。

不管是在试点村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养老都以居家养老为主。在试点村中,老人非居家养老选择比例仅为29.2%,有明确参加养老院意愿的比例小,仅32.8%。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居住于自己家中或子女家中,居家养老条件充分,而选择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的比例仅为4.5%。对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上选择“自己或老两口互相照料”“依靠子女”“居住养老院”的比例分别为48.8%、41.7%、6.0%,农村老人养老的“家庭倾向”明显。

对养老院的态度的调查显示,选择“不愿意”的老人比例大.机构养老缺乏老人的理解。受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出于“费用”“子女选择”“养老院缺乏亲情”及“名声”等原因,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去养老院进行养老。“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农村依然盛行。绝大多数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没有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的意识。到了老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很多人丧失继续操持农活的能力,加上自身积蓄不多,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2.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以房养老”……一系列养老话题持续占据着舆论中心。而公众在关注城镇退休人员待遇的同时,另一问题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农村养老。

“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国务院参事马力说。

在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央农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智勇2011年对哈尔滨市12个县乡的调研中,60岁以上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50%,60.8%的农村老人在为基本生活来源担心。

“低生育率和青壮年人口外流,是造成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日渐庞大’的主要原因。”丁智勇说,“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农村老人的经济地位,远比城镇退休老人‘弱势’。”

经专家测算发现,农民如果参保新农保并连续缴费15年,60岁后每月最低只能领取73元养老金,即便按照最高标准缴费,最多也只能获得每月129元的养老金。这样的水平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农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过低、待遇调整机制缺失的问题亟待改变。

“由于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等原则,当时55元的标准肯定是低了,比‘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还要低,后者是每月57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说,“如今几年过去了,这个标准基本没有变化,远追不上物价的涨速。”

丁智勇在调研中,也碰到了类似尴尬。一位老村民告诉他,每月基本养老金“没病时还可以,有病就麻烦大了”。这个村民算了一笔账:一盒感冒药17.6元,每次要把感冒治好,起码要吃几盒,“一个月的养老金基本就没了”。

村里的老人要是得了乡镇诊所都不知道的病,去一次县医院就得辗转3小时以及花费数十元车费。2014年,上海财经大学连续第七次进行“千村调查”,一名学生在报告心得中写道:“鸦鹊村位于交通要道上,算是最好的村落了,距离镇医院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到县医院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因此,除非重病,老人们更多是靠的村里的‘赤脚医生’,村卫生所的医疗设施更是极为贫乏。正因为缺乏专业的检查,老人们往往只能说出身体哪里不舒服,具体却不知道是什么疾病。”

3.2015年6月6日.“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课题组公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称,超过六成农村老人不愿进城养老。于是,农村老人不愿进城成为养老新痛点。

随着大量农家子弟扎根城市,父母远离乡土,随迁进城,含饴弄孙,这本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变迁。但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激烈碰撞中,焦虑,成为进城老人的通病;逃离,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时至今日,虽然城市繁华,但仍有老人坚定地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土地是根本,农村是家园。也许,农民进城是城市化不可逆的潮流,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下的城市化往往是以大兴土木、大修大建的方式实现的。人的城市化,仍是一块短板。相应的服务与配套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进程。一位进城养老的农村老人表示,进城前,听儿子说能够请家政服务护理,但实际上好的护工人手紧张,子女工作都忙,“还不如在老家,起码摔了碰了,还有邻居搭把手”。

农村老人进城要面对经验之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这对农村老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被科技重构的城市生活中,曾经田间地头的能手,如今显得迟钝乃至自卑。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们远离了鸡犬之声相闻的熟人社会,进人钢筋水泥下的陌生人社会,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空虚而寂寞。子女工作繁忙,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与亲情陪伴无暇顾及。同时。他们也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难以参与到城市老人休闲娱乐生活中。

解决这一问题,老人及其子女们固然需要积极面对,但政府和社会也应有所作为。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养老服务,是当务之急。当前,不少城市老年人活动场所普遍缺乏,无法满足老人社交的需要。

社区应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服务场所。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社区能够深入了解进城老人个性化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人情味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学习城市生活技能,通过举办多元的社会互动,让进城老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并从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从而真正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融人城市生活。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力量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为进城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我国对进城老人的社会福利投入有限,不少福利项目也因为城乡户籍差异而区别对待,其结果是进城老人的养老资金基本来自子女赡养。这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

不少老人因此无奈选择返回农村,继续依靠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为子女减轻负担。

城市化.终究是人的城市化。如果大部分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城,或者选择逃离,那就说明我们的城市化离这个目标还相去甚远。城市化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妨暂缓脚步,重新审视进城老人。他们是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评估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的城市,唯有为老人进城做足充分准备,他们的不适症才能够最终根治。

4.“‘空巢’老人的生活由谁照顾?生病谁来护理?家务活谁来帮忙?”这是丁智勇所担忧的

问题。现实中,农村养老的“大头”依靠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养老”模式也不断受到冲击。“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家庭养老的主要经济基础。”

丁智勇表示.“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大量耕地被占用,‘没有经济权,没有发言权’,农村失地老人在许多应得利益面前被‘边缘化’了。在农村,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子女争着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无人问津’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仍然保有土地的老人来说,指望一块土地养老,依然阻力重重。丁智勇在对哈尔滨12个县乡的调研中发现,能自己种地的农村老人只占20%,剩余的或是把土地出租换得口粮,或是将土地交给子女或亲属耕种.后者约占44%。“老人把土地分给子女后,有的子女按照耕地面积给老人生活费,有的只管老人吃住,好一点的能给老人少量零花钱。所谓赡养费也大多是象征性的,金额很少。”他表示,“还有一些老人,把土地、房子在儿子结婚时就给了儿子,自己只能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据统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达5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800万。这对农村老人意味着什么?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在“未富先老”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养老,不应再遵循“只交给土地和家庭”的传统模式,“农村养老应该是多资助、多层面、多元化的,国家和政府要承担起更多责任.政府应该是农民养老的第一责任主体”。

早在2011年4月,人民日报就曾刊文提出,我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远低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其他国家,而社会保障支出中的绝大部分又用于城镇居民。“现阶段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农村”,并呼吁“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并按城乡人口比例配置”。

5.“从通货膨胀速度和物价水平等情况来看,每月100多元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倪志浩认为,居民养老金待遇也要不断调整。

唐钧也认为,未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财政投入,已是学界共识。“建议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为标准,根据各地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数字而定,不搞‘一刀切’。”唐钧说,“2009年时,确定55元的基础养老金,有财政负担能力的考虑,也考虑到农民毕竟还有土地作‘后盾’。而现在,制度建立了几年,一些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是可以考虑完善标准的问题了。”

丁智勇则认为,除了“养”,“医”也是当前农村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亦常令他们不堪重负。

“现在的‘新农合’政策,虽然缓解了农村老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状况,但报销比例低、纳入报销范围的项目少,县乡地方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地看不好,外地报(销)不了’,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丁智勇说,“试想,如果一个农村老人需要到市里、省里看病,病肯定不小,平均统计,至少需要1万一2万元。而且看病费、住院费需要自己垫付,老人垫付不起,报销比例又低,一部分农村老人也‘因病致贫’。”

近年我国已加大了对农村医疗的保障力度,比如“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针对一些治疗花费特别高的“大病”,建立了补充医保报销制度。丁智勇建议,未来,在医疗方面还可以给予农村老年人以更多优惠和照顾:“减免特困、高龄农村老人参加‘新农合’的参合费用,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

对失地农村老人,丁智勇进一步建议,可以考虑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比如,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实行‘先保后征、刚性投保’办法,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他们失地后养老的后顾之忧。”“总之,要解决农村养老困局,公共财政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

6.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王松认为,农村养老机构的缺失,也是留守老人养老难的重要原因。调研发现,县级养老机构少,床位不足,而乡镇一级的养老院只对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开放,不接收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对有护理需要的老人,子女回村照料就丧失收入来源,带进城里又面临高昂的住房就医费用。

如果形成可以很好适应农村当地条件、具有长期存续性的互助养老模式,在理想状态下,农村老人可以通过互助与合作。实现经济互助、疾病的相互照料、劳动上的互助、情感互济、信息共享和代管孙辈。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社区互助强调多方主体的参与,通过建立社区互助整合政府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和市场化运作形成具有存续性的公共资源,既可以解决农村老人自身的养老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加了养老模式的弹性和灵活程度。

“24小时有人定时刷卡查房.有需要摁下床边按钮就好……这里感觉比在家还好。”近日,由宜兴市徐舍镇原鲸塘、徐舍、芳庄三家敬老院合并而成的徐舍颐养园投运“满月”,赢得了人住老人的一致称赞。作为一家新建养老机构,该园在宜兴市率先引入“公建民营”新模式,由政府负责硬件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权交由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有效化解了农村敬老院发展中的诸多矛盾。

作为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宜兴市农村敬老院约有20家,盈亏多由当地政府兜底,因受地方财政等因素制约,其中大多存在不小的经营压力。另外,由于多年来政府“大包大揽”,敬老院管护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服务,发展与经营养老事业压力均比较大。对此,宜兴市民政部门多方考察学习后,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结合实际,将徐舍颐养园、周铁镇敬老院列入首批“公建民营”试点单位,推行“公建民营”模式.旨在进一步盘活镇级敬老院资源,提高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

“2014年,徐舍颐养园基本建成,一期建筑面积为1.2万多平方米,内设五保供养、社会寄养、康复护理三大区域,设置床位300多张。”徐舍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硬件升级到位后,服务不能再简单地“新瓶装老酒”,要同步升级。通过广散“英雄帖”和层层筛选,2014年底,徐舍颐养园正式“牵手”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公司,签订五年合同。由康乐年华接手的颐养园于2015年6月底全面投入运营,160多位老人乐呵呵地搬进“新家”。为确保敬老院的公益性,镇政府还向康乐年华提出“所有有入住需求的五保老人必须接收”的要求,并白纸黑字地明确在合同中。

随着徐舍颐养园的顺利投运,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优势也逐步得到体现。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建民营”首先解决了社会资本进入时,基础建设或房屋成本高等难题,又引入竞争机制,可大大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徐舍颐养园园长刘女士坦言,其实根据以往经验,供养对象不超过总数三分之一,企业才会保持盈利。但眼下,颐养园供养对象超过半数,日常运营经费除了政府每月1200元/人的补贴外,其余由企业自身承担。因此,企业只有用专业服务打响名气,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寄养人群人住,实现盈利。

为此,2015年初,康乐年华从护理、健康等各方面对颐养园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对身体健康、行为能力、服务需求等“大摸底”,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和能力评估档案等,并据此配备不同服务。这也是宜兴市首次采用这种国际领先的“先评估后入住”模式。颐养园护理部助理周某介绍说.除了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础服务,颐养园还充分利用功能区和公共活动室,准备了健康复健、亲情陪护、心理咨询等不同方案的定制服务,关注老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

把经营权交给企业,政府并非完全撒手不管。为确保服务质量,徐舍镇政府还将每年组织两次针对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测评.若满意率低于85%.则按合同对托管企业进行整改、处罚。

此外,镇里还派出三名工作人员“驻院”,对其服务、政企协调方面进行监督。

7.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幸福。但对于中国人来讲,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使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成为大多数国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者为父母,或者为自己。

在这个转型期里,各种因素层层叠加,给人们带来挑战。对正在步人晚年或者刚刚进入晚年的这一代父母来讲,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多的家庭成员为他们提供赡养支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专家表示。社会养老至少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在现阶段,幸福、健康、富裕、可持续的家庭仍是大多数中国老人晚年的归宿。从这个层面来说,让中国人更富裕,几乎是解决目前养老问题的唯一途径。

作答要求

一、阅读“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画线部分“农村老人不愿进城成为养老新痛点”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二、阅读“给定资料4~6”.请你提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30分)

要求:要点全面,措施得当,不超过400字。

三、通读给定资料后,你对当代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一定有所感触。请你以“农村养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幼儿园听说游戏是一种()

A.教师和幼儿共同参加的角色游戏

B.幼儿自发组织的规则游戏

C.教师组织的对话教学

D.半活动半游戏的教学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到幼儿家中家访时,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A.教师会说两种语言

B.开设第二语言的课程

C.教师使用两种语言组织幼儿活动

D.班上的幼儿会说两种语言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

A.交代游戏规则

B.设置游戏情境

C.教师引导游戏

D.幼儿自主游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应当遵循让儿童积极活动的原则、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以及()

A.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原则

B.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原则

C.幼儿自发游戏的原则

D.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