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说明】 某宾馆需要建立一个住房管理系统,部分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

【说明】

某宾馆需要建立一个住房管理系统,部分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一个房间有多个床位,同一房间内的床位具有相同的收费标准,不同房间的床位收费标准可能不同;

(2)每个房间有房间号(如201、202等)、收费标准、床位数目等信息:

(3)每位客人有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地址等信息;

(4)对每位客人的每次住宿,应该记录其入住日期、退房日期和预付款额信息;

(5)管理系统可查询出客人所住房间号。

根据以上的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一种关系模型如图14-4所示: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说明】 某宾馆需要建立一个住房管理系统,部分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阅

根据上述说明和实体-联系图,得到该住房管理系统的关系模式如下所示,请补充住宿关系。

房间(房间号,收费标准,床位数目)

客人(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地址)

住宿((1),入住日期,退房日期,预付款额)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说明】 某宾馆需要建立一个住房管理系统,部分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 46~48 问题。 狗赢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 46~48 问题。

狗赢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46 题 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夫(指姜尚)与百夫致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夫(指姜尚)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之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叛)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辑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成待于郊.” 一一摘自《史记》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的情景?

(2)从所摘古文和所学内容里,分析这次战役双方胜负的原因.

(3)从古文中摘出最能说明“民心向背”的例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政策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 (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绅士。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指的是什么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成效?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村村委会办公室财物被盗,村委会主任甲怀疑是村民陈某所为,即带领村治保主任等人将陈某带到村委会办公楼“审讯”。陈某拒不承认偷窃行为,甲即命人将陈某关押在办公楼地下室。陈某感到冤屈,第二天早晨在办公楼地下室愤而自杀身亡。甲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主动向公安机关交代,他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还有以下违法行为,后经查证属实:村里因100亩土地被国家征用,获得国家土地征用补偿款500万元。甲在负责发放这笔款项时,谎称为了催要这笔款项,曾花费5万元用于“疏通关系”,遂用假发票在土地征用补偿款中报销5万元“招待费”归自己所有。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的行为各构成何罪?并简要说明理由。2)对甲应如何处罚?并简要说明法律根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一)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
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绅士。——《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回答:(1)材料一中的"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指的是什么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成效?(2)依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祈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若能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祈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则亦渐失其所恃。——引自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引自李鸿章至曾国藩函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曾国藩的什么主张?

(2)曾国藩代表了哪个派别的愿望?与之相对立的政治派别是什么?其主张为何?

(3)材料二反映了洋务派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试从中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本党大会已经表决,这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发表此项宣言,就
是表示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半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即举排满、倒袁、护法而言,我们做革命都是有头无尾,都是有始无终,所以终归失败。……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1924年1月23日) 回答: (1)“本党大会”是指什么大会? (2)“排满、倒袁、护法”是指哪几次革命运动? (3)“前几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计划彻底的革命”又有什么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2年12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X2年全年实现利润800万,资产总额4 000万。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16万元,原因尚待查明。上述问题尚未

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2年12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X2年全年实现利润800万,资产总额4 000万。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16万元,原因尚待查明。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应采取的对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门槛》开头这几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问题。 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
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的姑娘。 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厦里面传出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有什么在等待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的象征意义?

说明《门槛》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其是否有边缘性?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门槛》开头这几段文字,回答文后 49~50 问题。 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

阅读《门槛》开头这几段文字,回答文后 49~50 问题。

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的姑娘。

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厦里面传出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有什么在等待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第 49 题 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的象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一个亘古的话题,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历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时全国人口仅2 000万,森林覆盖率达53%,黄河河水清澈。但自秦汉开始,人口成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已达5 959万人。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国家鼓励屯垦实边,毁林开荒,黄土高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河由浑变黄,逐步淤积成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宋朝300年间,黄河决口40多次;而明朝近300年,黄河决口竟多达60多次。——摘编自秦大河《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A.森林被过度砍伐

B.水土流失严重

C.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过快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